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 政务公开 > 应急管理 > 典型案例

广东省应对强台风“尤特”工作案例分析

来源:广东省应急办 发布时间:2014-03-18 14:26:00 字号: 分享至:

  一、基本情况 

  2013年8月10日凌晨2:00,今年第11号热带风暴“尤特”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上午11:00,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4:00,加强为台风。11日上午11:00,加强为强台风;下午5:00,加强为超强台风。12日凌晨3:00,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地区登陆;5:00,减弱为强台风;上午10:00,减弱为台风;11:30,进入南海东部海面。13日上午8:00,再度加强为强台风。14日下午3:50,在阳江市阳西县溪头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尤特”登陆后继续向偏西北方向移动,15日凌晨3:30,从茂名信宜市移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减弱为热带风暴;下午2:0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

  “尤特”是2008年以来正面登陆我省的最强台风,具有“发展快,强度强”、“降水持续时间长,江河水位暴涨”、“雨量大,危害严重”等特点。“尤特”最大阵风17级,7级大风范围半径达320公里,10级大风范围半径达130公里;8月12日夜间-14日白天,南海海域自东到西出现狂浪到狂涛区,全省沿海和外海海况极其恶劣,粤西海域录得10.8米的最大波高。全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大暴雨到特大暴雨降水过程,平均降雨量达250毫米,约90%的乡镇出现暴雨。其中,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站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923.4毫米,达到1000年一遇。持续高强度的暴雨导致北江发生流域性洪水,多条江河出现超警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出现超100年一遇或超历史实测记录的特大洪水。北江干流飞来峡水利枢纽最大入库流量超20年一遇;西枝江白盆珠水库最大入库流量达到500年一遇;绥江、连江洪水均超100年一遇;袂花江、鉴江、螺河超20年一遇;梅江、西枝江出现超历史实测最高洪水位,练江发生接近历史实测最大洪水。受强台风“尤特”以及强烈南海西南季风影响,14日-19日,我省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时间长、雨量大、范围广”的强降水过程,部分县(市、区)日降雨量超历史记录,局部出现了超1000年一遇的降水过程,遭遇1951年以来范围最广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全省共有19个地级以上市、91个县(市、区)、932个乡镇共计893.9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8人(强台风“尤特”造成5人死亡,强烈南海西南季风造成43人死亡),失踪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27.84千公顷,倒塌房屋3.3万间,水利基础设施、通信设施、线路、电力设备设施受损严重,全省中断交通777处/421条,桥梁损毁119座,多条航道及航道设施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62.75亿元。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科学有序有效做好各项防汛救灾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及早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8月20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应急指挥中心主持召开视频会议,听取辽宁、黑龙江、广东省及国务院赴辽宁工作组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汛情灾情和救灾情况汇报,进一步部署下一阶段抗洪抢险和防灾救灾工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省委书记胡春华,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应急委主任朱小丹,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副省长许瑞生,副省长、省防总总指挥邓海光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周密部署、科学组织、密切合作、全力以赴开展抗洪救灾复产工作,力争把受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处置过程 

  (一)加强研判,及时预警。省防总从8月11日开始每天召开会商会,研判台风和强降雨发展态势和影响,多次发出通知,落实防汛防台风责任。省防总,省民政厅,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适时启动并提升防风应急响应、救灾预警响应、气象灾害(台风)应急响应。各级三防、气象、水文、海洋等有关单位积极利用各种媒体滚动加密播报水情、雨情和风浪等预警信息。在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省气象局,广铁集团公司等有关单位通过省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多次发布预警信息达3.5亿条,提醒做好防御工作。特别是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气象局,广铁集团公司等有关单位通过省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京广线铁路中断提醒短信8000万条,有效避免了火车站发生旅客大规模滞留事件。同时,利用应急气象频道、应急气象电话12121、网站、微博、微信、QQ、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渠道播报预报预警信息及防御指引,有力提高了公众自救互救和避险能力,有效减少了公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高度重视,靠前指挥。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多次就防洪抗灾工作作出批示(指示),第一时间中止了在湖南省的考察学习,分别带领工作组赶赴受灾较严重的汕头、韶关、河源、潮州、揭阳等市检查防汛和救灾复产工作,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高度重视防灾救灾工作,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市、县、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负责同志全部停止休假、取消外出,坚守岗位,靠前指挥。8月26日上午,胡春华书记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听取我省防风防汛、抗灾救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8月26日下午,省政府召开全省救灾复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省委常委会议有关精神,研究部署救灾复产重建和防汛工作,朱小丹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邓海光副省长多次坐镇省防办,主持召开会商会,研究部署应对措施,连续多日赶赴粤东西北受灾各市,深入救灾一线,了解检查指导防灾救灾情况,“一地一策”具体部署救灾复产措施。第42集团军和省军区主要领导分别带领部队官兵深入一线协助抢险救灾。水利部部长、国家防总副总指挥陈雷多次主持召开“尤特”防御会商会,研究落实防御工作。国家防总先后派出两个督导组深入一线指导我省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三)协调联动,落实责任。各地、各有关单位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密切配合、多方联动,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反应迅速,做到市领导负责联系县(市、区),县(市、区)领导包镇,镇村干部包户包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妥善转移和安置受灾群众。省防总先后派出12个督导组赶赴各地督导抢险救灾工作,超常规部署各项防御措施;科学调度、多管齐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作用。省政府应急办加强值守、及时报送相关信息,统筹协调解决防灾救灾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协调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服务队派出救援直升机赶赴汕头市重灾区空投救灾物资,及时救助受灾群众。省民政厅及时收集、整理、报送灾情信息,及时下拨救灾帐篷、折叠床、衣被等价值20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派出18个工作组赶赴重灾区检查督导灾害救助工作,紧急下拨、运送帐篷等物资。省公安厅组织大批警力开展抢险和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工作。省交通运输厅派出抢险队伍和机械设备,按照“先抢通,后修复,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及时恢复中断的线路交通;紧急调用备用航标、相关器材,恢复航标,及时做好航道的疏浚和清淤工作,确保航道通航安全。省通信管理局迅速组织各大通信运营企业全力抢修受损通信设施和线路。南方电监局及时收集掌握电力设备设施受损情况,全力做好抢修复电工作。广铁集团公司启动一级雨量警戒响应,在各条铁路干线安排数千人上线巡查检修,分线成立了抢险队伍,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派出救助直升机协助汕头市及时向当地重灾区空投4.5吨矿泉水、方便面。驻粤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冲锋在前,奋勇抢险。第42集团军、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省消防总队出动现役和民兵共59050余人次、车辆2437台次、抢险舟艇728余艘次,转移受灾群众211750余人,派出军用直升机支援抢险救灾。

  (四)广泛动员,自救互救。受灾群众临危不惧、不等不靠,积极开展各种自救和互救行动。社会各界心系灾区,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与灾区人民和衷共济、共渡难关,成为灾区人民的坚强后盾。省红十字会向受灾地区发放1152.77万元的救灾物资,派出省及珠海、潮州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企业家服务队紧急赶往受灾严重地区参与现场救援。福建省民间组织——厦门蓝天志愿救助队赶赴汕头受灾地区,支援抢险救援工作。

  (五)灾情公开,全力复产。省及受灾地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定期发布新闻信息,公开、透明、准确、完整地向社会公布灾情特别是人员伤亡、失踪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疑问,有效解决政府和公众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妥善处理善后和灾民安置为重点,全力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统筹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加大救灾资金和物资投放力度,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省委、省政府决定,2013年省直部门公用经费比2012年压缩5%,全部用于防灾救灾工作和受灾群众的救助。省教育厅及时下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省级奖补资金6.75亿元,优先用于校园灾后重建。省民政厅及时制订灾害救助方案特别是明确救助政策及救助标准,派出11个督导组分赴各有关市开展灾情抽查督导工作;积极向民政部争取1亿元的灾害救助资金和价值10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支持,及时下拨应急期生活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全倒户重建家园补助资金2.44亿元。省财政厅迅速制订资金安排方案,及时拨付救灾资金,省级财政紧急下拨1.2亿元防汛救灾补助资金,安排12.26亿元救灾复产资金,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安排我省3.34亿元救灾复产资金。省国土资源厅为灾区各市下达灾后重建专项用地计划指标用于抗灾救灾,移民搬迁安置,灾毁道路、学校、医院等恢复重建项目;会同省财政厅及时安排灾毁基本农田垦复省级补助资金,下拨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抽调城市供水、排水、房屋质量鉴定专家组成工作组分赴重灾区,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公路水毁修复工程项目方案,下达公路水毁抢修资金,积极向交通运输部报告灾情,申请水毁公路资金补助。省水利厅制订水毁水利工程恢复重建方案,落实资金稳步推进;积极向国家防总报告灾情,争取中央水毁资金的支持。省农业厅及时制订农业救灾复产方案,联合省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高校派出农业技术专家指导农业灾后复产,紧急调拨应急救灾种子帮助灾区迅速开展改种、补种;及时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场栏舍修复、重建工作,做好种苗调运,确保畜牧业生产的恢复;抓紧修复水毁农田排灌设施,调拨消毒药剂用于灾区消毒灭源,确保灾区不发生动物疫情。省卫生厅积极组织各级卫生部门向灾区派出医疗防疫队伍,救治病人、消毒防疫。

  (六)改革探路,开拓创新。我省借助此次救灾复产,积极探索救灾复产社会化、市场化的新路子。茂名市创新实施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灾后救助、复产能力,增强对受灾城乡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能力。其他各有关市纷纷借鉴深圳市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及茂名市有关做法,积极探索救灾复产工作社会化、市场化。

  三、重要启示 

  (一)加强预测预警预报是做好应对工作的前提。在这次应对强台风过程中,气象、三防等单位积极会商研判,及时、准确预测台风发展趋势,为领导迅速、准确作出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各地、各有关单位第一时间多种渠道播报预报预警信息,确保各项防御措施及早部署,得到了省府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二)及早排查隐患是做好应对工作的支撑。我省从2012年开始,每年分两次(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和巡查,积极开展水库、堤围除险加固,有效减少了风险隐患,为防御强台风奠定了基础。

  (三)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高是做好应对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省以提高科学预防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教培训活动,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高。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不等不靠,积极开展各种自救和互救行动,切实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领导靠前指挥是做好应对工作的保障。在这次应对强台风过程中,各级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周密部署,强化督办,确保了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物资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了防汛抗灾救灾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五)多方联动是做好应对工作的关键。在这次应对强台风过程中,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决策部署下,省防总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各地、各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多方联动、整合资源,有效提升了防汛抗灾救灾工作的整体合力。

  (六)及时掌握灾情是做好应对工作的核心。省防总、省减灾委联合印发《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统一台风和洪涝灾害数据统计口径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建立灾害信息共享机制,不得虚报、瞒报、谎报灾情,及时核对有关灾情数据。省政府应急办加强应急值守,加强统筹协调;及时汇总、报送灾情信息,为省领导同志迅速、全面部署救灾复产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四、几点建议 

  (一)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全力构建“点对点”的联动机制。要加强法治保障,积极推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地方立法工作。大力推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市领导联系县(市、区)、县(市、区)领导联系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分片联系村民(居民)的“点对点”联动机制,切实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整改长效机制,充分体现预防为主。要分系统、分区域、分片区进行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台账,动态管理,确保“一隐患一方案”,整改率达100%.加大督查力度,省有关单位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明查暗访”、抽查公众等方式定期抽查,确保取得实效。

  (三)强化基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防灾减灾抗灾基础。要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推进江海堤围加固达标,进一步提高主要江河防洪(潮)能力。实施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和避险搬迁工程,全面实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和地级以上市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应急管理体系,配备简易、自动、移动式的地质灾害监测仪器设备。

  (四)构建立体救援体系,建立救灾物资的“物流”体系。要加强“实战型”的空中救援队伍、“实用型”的水下救援队伍、“复合型”的综合性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建立“海、陆、空”立体应急救援体系。按照“分散物资集中化,集中物资分散化”的创新理念,构建全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五)提前“排兵布阵”,不断完善联动机制。要强化预测,提前集结处置力量,确保第一时间实施救援。以推行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官制度为突破口,不断健全条条之间、块块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协同作战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救灾捐赠、志愿服务、灾后重建等方面良性互动的救灾社会动员机制,全面提高救灾社会动员能力。

  (六)建立巨灾(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推动救灾工作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建立健全巨灾保险制度,由“事后救济”向“事前投保”转变。积极推广农业保险,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的风险防范和灾后恢复能力。培育、发展和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有效实现救灾工作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七)推进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准”。要加快推进市、县、基层应急平台建设,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完善灾害评估机制和灾害信息管理机制,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科学、准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