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大城之道:挺起现代化城市脊梁

来源:佛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6-11-25 11:27:00 字号: 分享至:

  这是一条打通佛山大交通、搭建佛山现代化大城市大框架的有形的“大城之道”,同时也是促成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凝聚佛山五区人心、形成大城市理念、构建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的无形的“大城之道”。特别是在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党委、政府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高瞻远瞩、决策引领、勇于担当,于无形中对城市和产业跨越发展产生的巨大引领、推动作用,对今天的佛山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历史必将铭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2016年11月18日,在佛山一环建成通车十周年之际,700多万佛山市民共同迎来一环西拓工程的全面启动。

  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历史长河中,十年不过弹指一瞬。抚今追昔,那一段激情燃烧的火红岁月,那些为一环担当历史使命、付出无数心血的领导者与建设者们,以及10年来这一大城之道带给这座城市的深刻变化,令人感怀。

  大城之策:“如果抓不住机遇,就会犯下历史的错误”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判断任一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都必须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时空中去衡量。重温佛山一环规划建设的价值意义,不能不回到那一段属于佛山的特殊历史背景。

  将历史的书卷翻至2002年6月,广东省第9次党代会召开不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视察佛山,对佛山寄予厚望,明确提出佛山要打造广东第三大城市,努力成为广东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重要力量。是年9月,时任省委常委黄龙云就任佛山市委书记。由省委常委出任市委书记,这在佛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3个月后,经国务院批准,佛山调整行政区划,形成一市辖五区的行政格局。

  时间与空间标注的方位,从未像当时那样深刻影响着佛山的走向。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特别是“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总是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机遇。黄龙云指出,省委、省政府作出佛山打造广东第三大城市的战略部署,这对于佛山就是最直接、最重大的历史机遇,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如果抓不住机遇,贻误了发展时机,就会犯下历史的错误。

  大规划、大整合、大建设!

  既取势、又取实。就是在这样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当时的佛山市委、市政府以极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抢抓历史机遇,以如椽巨笔的大气魄谋划“大城之策”。3800平方公里的佛山大地上,以佛山一环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横空出世,勾连五区。

  站在一环建成通车十周年的时间节点,有必要重新去观察:当时的佛山市委、市政府为何要迎难而上,坚决上马一环工程?

  这是关乎城市建设的命题。

  下转A05  上接A01

  紧紧抓住广东第三大城市这一机遇,结合佛山城市发展实际,佛山第9次党代会作出构建“2+5”组团式城市的决策:建设两个百万人口、五个三十万人口城区的组团式大城市,并提出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组团式城市必然面临着交通对接的问题,必然要有一条快速干道将五区连接起来。

  这是关乎广佛都市圈格局中佛山定位的命题。

  广州与佛山在当时经济交融日益深入,如果佛山内部不进行资源整合,不少区镇将会沦为广州的资源供给地。佛山一环既是为了加强对五区的整合,同时也是在考虑对接融入广州的问题,北线对接新白云机场,东线对接广州市中心,南线对接广州南沙,直接推动佛山融入广佛都市圈。

  这是关乎产业发展的命题。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在那时已渐成气候,佛山面临产业转型问题,正推进重点工业园区布局,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现代产业模式,佛山同样迫切需要一条连通各区、各专业镇的交通大动脉。

  这其实也是关乎人心的命题。

  在完成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下,佛山一环的规划建设、全力推进,无形中昭示着市委、市政府构建大佛山格局的决心,凝聚着全市上下干部群众的人心,坚定着曾被戏谑的“佛山镇”阔步迈向现代化大城市的信心。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市政协主席杨晓光当时担任分管交通的副市长、一环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如今,回想起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推进一环建设的艰辛,杨晓光依然记忆犹新,感慨万千。他回忆说,其在市委常委会上专题报告一环建设问题就有6次,当时市委书记黄龙云、市长梁绍棠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一些重大问题绝不回避、绝不推辞,敢担当、敢决策、敢要求。

  佛山一环全线长99.2公里,经过区域包括工厂、村庄、农田及城镇,除少量利用原有道路或路基外,七成为新建路段,拆迁、建设压力非常大。仅围绕征地拆迁事项,市委一年内就召开了8次书记督办会,由市委书记带领所有副书记和相关区委书记及分管副市长,专题协调解决征地拆迁难题,为一环建设“开路”。

  在市委的感召和坚强领导下,围绕一环建设,全市上下迸发出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无限热情。

  从一环工程正式上马到全线竣工通车,3年多时间、1200多个日夜,各级党政干部只争朝夕共同推进一环工程,沿线无数企业和居民着眼长远、顾全大局支持一环建设,数以万计的建设者“5+2”、“白加黑”为之付出百倍努力,终于在10年前的今天,迎来佛山一环全线建成通车,也迎来佛山向现代化大城市蜕变的十年。

  大城之变:

  “一环通车,标志现代化大城市雏形的形成”

  作为时任佛山市委书记,黄龙云上任伊始即力主佛山一环规划建设,其对一环的重要意义曾作过一段深入人心的概括:一环开工,标志着佛山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启动;一环通车,则标志着佛山现代化大城市雏形的形成。

  一环建成通车10年间,佛山经济总量连续跨过数个千亿大关,到2015年已突破800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屡屡跻身全国各大中城市10强,在国内城市竞争格局中占据了越发显著的地位。

  如今驱车行驶在一环,现代化的商住建筑、工业厂房不断映入眼帘,尽显一座现代之城、产业之城的气魄。一环带给佛山的城市之变、产业之变、生活之变早已有目共睹。

  一环建成后,沿线村镇直接享受到现代化大城市交通带来的便捷,而现代化大交通也给沿线村镇的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使沿线村镇融入现代化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从而加速了沿线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它搭起了佛山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

  一环贯穿佛山4个区11个镇街,环内面积519平方公里,辐射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同时根据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一环直接贯通中心组团、大沥组团、狮山组团,并通过延长线和放射线连接大良容桂组团、九江龙江组团、西江组团及西南组团,由一环搭建的这一佛山全域城市框架规模,在全国位居前列。同时,一环建成后,广佛间由原有个别道路点连接变为线形连接,使佛山主动融入广佛都市圈,从整体上提升了广佛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可以说,大城市概念催生了一环,而一环则推动了现代化大城市在佛山的形成和崛起。

  它促成了传统制造业之城的产业升级。

  气魄宏大的一环成为佛山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标志,但一环对佛山的意义绝不止于此。10年间,告别粗放落后的“马路经济”,带动沿线地区集约利用土地,优化提升全市产业布局,一环撑起了佛山产业现代化的黄金脊梁。一环通车不久,沿线桂城夏西村就迁出了低产值、低收益、高能耗的工厂作坊,吸引大型专业市场入驻,很快成长为南海东部重要的商贸板块。一汽-大众落户狮山更是南海乃至佛山产业升级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一汽-大众选择南海、选择狮山,与一环带来的交通便捷、产业链连接密不可分。甚至有观察者评论,佛山一环经过南海的路段最长,南海在当时的拆迁任务最为艰巨,但事实证明,没有佛山一环,就没有南海这一轮的产业大发展,没有南海的今天。

  广东省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丁力长期关注佛山产业发展,他分析认为,一环的建成,因土地功能的置换及市场的推动力,使城市产业空间结构进入重构,对于推动吸引外来投资者、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创造了机会。这种机会,意味着佛山可以重新配置资源,吸引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财富,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它当然也带来了佛山市民生活方式的悄然变化。

  随着一环交通路网的完善,沿线村镇居民更加接近城市生活,市民根据自己的需求跨区择业、跨区购房,更大范围地选择医疗、教育等公共城市服务设施,共享城市空间。一环建成通车对市民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行车时间的缩短,更是生活习惯的改变。伴随一环的通车,大到居家置业,小到购物约会,佛山人衣、食、住、行、游、购、娱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市民真切感受到佛山再不是一个小天地,而是有着宜人的生活尺度,有着大都市的生活气息。

  同样难能可贵的是,承继佛山一环为城市、产业、生活带来的巨大效益,10年来,包括南延线等一环重大接续工程在内,这座城市仍在不断依托一环勾勒着现代化大城市新的图景。

  今时今日,佛山全市上下又迎来了一环西拓工程建设大幕的开启。这一由现任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市长朱伟大力支持并推动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旨在更好发挥佛山一环作用,特别是为高明、三水两区的发展提速,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市城市治理大会上,佛山立足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正式吹响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号角。市委书记鲁毅明确提出,要用匠心雕琢城市,用精工筑就品质,突出抓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路网,强壮组团城市的“骨架”。而通过建设一环西拓等现代化综合交通路网,组团城市的“骨架”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壮。

  7月18日,市长朱伟在十四届8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则强调,为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城市融合、交通融合,将依托佛山一环西线,通过节点快速化改造充分发挥既有道路功能,并新建部分道路,打造一环西拓北环段和南环段,构建以佛山一环为骨架的干线路网。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一环西拓工程的建成,承载光荣与梦想的佛山一环将完全实现贯穿五区的架构,在为五区居民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形成佛山城市与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大城之道:

  “佛山一环创造了奇迹,是广东发展的缩影”

  纪念,从来都不只是为了纪念而纪念。

  值一环建成通车十周年暨一环西拓工程动工之际,佛山人心中,既充满对当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只争朝夕推进一环建设、奋发有为打造现代化大城市的由衷感佩,也饱含新时期、新形势下承前启后推动佛山新一轮大发展的自勉和担当。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以推进一环建设为代表,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抓住佛山五区整合、全面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的历史机遇,不负使命,开创了佛山历史上最火热、最具激情的一段发展时期。每每道来,至今仍令无数佛山人心潮澎湃。

  那时,上千名党员干部与200个参建单位、几万名施工工人一起,以工地为家。在许许多多工地现场,召集施工单位多次动员,单位间展开激烈竞赛;也留下了许多项目经理腰部受伤不下火线、工程师数夜通宵屡被妻子误会的感人故事。

  那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一个好的工程,对各个环节都要统筹,当时讲质量为大、安全为先、精益求精,把工程质量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高荣堂曾任一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谈起对一环工程建设质量的坚守,他印象特别深刻。其中,平胜大桥是世界上率先设计和建成的最大跨度的独塔多索面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对桥面大型钢板进行焊接,当时专门请来了宁波造船厂最富经验的焊接师。平胜大桥也因此成为“精品一环”追求工程质量的象征乃至佛山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那些在一环建设中探索建立的体制机制,同样使佛山长期受益。

  为全方位保证工程质量,一环建设形成了具有佛山特色的“4+1”五级质量管理体系。市委、市政府请出植根于佛山的老专家组成技术质量顾问小组,倚重他们的赤子之心和实践经验,对工程质量进行有力监督。2012年,一环工程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专家组评价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快速进程中,“佛山一环快速干线工程建设与管理创新实践”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为加强工程廉政建设,市委、市政府建立起风险防控机制。超100亿元的投入,对当时的佛山工程界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块超级大蛋糕,市纪委、监察局、检察院提前介入,会同交通部门、路桥公司成立干线公路网建设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形成了有效的工程监督机制和网络。佛山一环建设,没有一名干部因廉政问题“倒下”,而是成为干部成长的平台,涌现出一大批干部源源不断走上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真正向佛山人民兑现了“优质工程,优秀干部”的承诺。

  佛山一环建设创造了很多新经验,包括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建设过程中没有重大质量事故、没有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倒下一个干部,3年时间内高质量、高标准建成了全国一流的环城快速通道,并因此获得这样的赞誉:佛山一环创造了奇迹,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10年后的今天,朝斯夕斯如沐春风的佛山人更能读懂“佛山一环,大城之道”对于佛山这座城市的价值意义。

  这是一条打通佛山大交通、搭建佛山现代化城市大框架的有形的“大城之道”,同时也是促成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凝聚佛山五区人心、形成大城市理念、构建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的无形的“大城之道”。特别是在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党委、政府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高瞻远瞩、决策引领、勇于担当,于无形中对城市和产业跨越式发展产生的巨大引领、推动作用,对今天的佛山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佛山选择在一环建成通车10周年的日子里,揭开一环西拓工程的序幕。这并非时间上的巧合,也不单是为了纪念那过往的历史,而是要从一段峥嵘岁月中、从一环决策与建设中汲取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力量。

  新长征路上,广东、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关注这座敢为人先、务实有为的城市,这一代佛山人,如何去抒写新时代的佛山故事。

  佛山一环创造的奇迹,无非印证了一个历史的铁律而已——最丰厚的收成、最动人的故事,总是属于那些富有远见、投身其中的人们。

  策划:宋卫东、沈煜

  撰文:佛山日报记者于祥华、黄碧云、岑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