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青春之城:弘扬“有为”传统 激发创新活力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5-07-14 11:25:00 字号: 分享至:

  在上一个青春年代,佛山延续了近30年的产业辉煌,成就了一批商业领袖。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佛山如何激发青春活力?7月12日,由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共青团佛山市委员会和丹灶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承办的“青春正当时 有为中国梦——佛山有为精神研讨暨青年创业者对话会”于南海丹灶镇康有为书法艺术馆举行。

  会议现场,嘉宾与观众就“如何重拾、传承‘有为’精神”“‘互联网+青年’如何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佛山怎样激活工业重镇的青春活力”等话题,展开了一次激烈的“头脑风暴”。

  历史与现代交错 弘扬“有为精神”

  “康有为从青年时起便怀有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便可看到他富有担当的一面。这种对国家、对民族发展的责任和担当,正是我们要传承和发扬的有为精神。”共青团佛山市委书记曹洪彬称。

  作为康有为的故乡,丹灶镇多年来致力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康有为思想价值。丹灶镇镇长梁柱华表示:“丹灶坚持用文化传承精神,用文化来普及全体居民,市民,用文化推动我们整个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次对话,邀请了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胡献忠、中国创吧投资总监黄志刚等嘉宾出席、演讲。“康有为先生是近代先驱者里面的佼佼者,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探索。”在张颐武看来,此次对话就像一条回家之路,重回现代中国的源点,追溯中国文明、精神传统的创造性转型复兴之路。

  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席卷整个中国,而年青一代正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在此背景下,重拾“有为精神”,正是为本土青年一代凝聚正能量、增强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丹灶镇党委委员区文满称,通过举办此次对话会,希望从历史的积淀当中寻找一种活力,寻找一种精神,也借助这个平台共同研究、推动青年的创业发展。

  究竟何为“有为精神”?在张颐武看来,“有为精神”和自觉、奋斗是共通的。“‘有为’就是有所作为。康有为从南海走出去,不断开拓创新。‘有为精神’在南海、丹灶提出来,正是把历史文化和创造创业的激情完美结合。”他认为,自觉就是不断把思想往前推进,奋斗就是要把中国的发展向前推进,这两条与有为精神的本质是紧密结合的。

  创新与产业融合 打造“青春佛山”

  事实上,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青春佛山”的城市命题,早已在这片土地上探讨多时。就在今年初,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到访佛山,为传统企业转型支招。他认为,传统企业应适应由年轻人主导的消费习惯和潮流。因此,他呼吁现场的佛山企业老板“把世界交给80后”。

  “青春产业”需要一座“青春之城”承载,而“青春佛山”应如何打造?4月27日,沿袭“青春佛山”这个关键词,南方日报与市长鲁毅及佛山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举行座谈。此次座谈会提到,生产线变革、信息流竞争、人才红利争夺三者将成为决定佛山能否成为“青春之城”的三个决定性变量。

  此次对话会,“青春佛山”再一次成为众嘉宾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新常态下,佛山乃至整个中国,都处于转型升级的大潮之中,青春之城该如何打造?年青一代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曹洪彬看来,佛山是一座非常有青春活力的城市,这种青春活力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仅在创新、创新创业激情上,也在佛山的勇担时代重担中。“当下,佛山提出要领衔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这便是佛山勇担发展重任的表现。”

  张颐武则认为,一座城市“青春”与否,一个评判标准是它能否吸引足够的年轻人。“打造‘青春之城’的核心在于:青春的文化是否盛行,创新创业的空间能否满足需求?”他建议,佛山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应用年轻人的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链融合,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加强与全球的链接,打造适合年轻人生活的环境,吸引人才入驻。

  “互联网+青年”时代  梦想与时代发展并行

  如果说“有为精神”、“青春之城”给予了年青一代创新创业的内在精神、外在平台的支撑,那么“互联网+”则为年青一代打造了一片畅想空间。

  毫无疑问,“互联网+”乃当下中国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而年青一代又该如何从中把握创新创业机遇?

  在胡献忠看来,青年一代的性格反映了时代的性格,年轻人应将自己的梦想融于时代发展的大潮流。“青年人是一个新兴群体、新兴力量,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踏入社会后,自己的行为规则必然会与社会固有习惯发生摩擦。所以青年人必须调整自己,把自己的路走得更踏实。”

  作为“互联网+”从业人员之一,黄志刚认为青年创业的优势在于学习力强。“年青一代没有历史包袱,因此学习知识的时候吸收能力也相对较强。”他坦言,自己大学学的是高分子专业,而就业之时恰逢互联网热潮,于是顺势而行。“我会从宏观格局去看产业发展的方向,而后关注那些领域中优秀的创业者,是这样的一个历程。”

  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黄志刚建议青年创业者“多跑出来看看”。“其实我每天都会收到10来封商业计划书,很多是大学生投给我的。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他没有出来社会,他就会围绕着学校生活、他周边生活上的一些点子去想,但其实这些点子已经被各个巨头攻占了。”他表示,青年创业一定要善于发现一些小而美的东西,以此作为创业方向。而这要求创业者多一些社会实践,从中获得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