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佛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佛山市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1-04-13 09:14:00 字号: 分享至:

  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七)

   

   

  佛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28日在佛山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何国森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我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较为复杂的一年,也是我市进一步巩固应对金融危机成果的一年。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认真落实“三着力一推进”与“四化融合 智慧佛山”建设,较好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年初向人大报告的15项预期指标中,有12项超额完成,具体包括: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5651.52亿元,同比增长14.3%,较年初预期目标12%高2.3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3.6%,较年初预期目标11%高2.6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13%,较年初预期目标10%高10.13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较年初预期目标16%高0.9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1%,较年初预期目标18%高2.1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值增长34.7%,较年初预期目标5%高29.7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9%,较年初预期目标8.5%高2.4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增长14%左右,较年初预期目标9%高5个百分点左右;

  ——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预计可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实现年初预期目标;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幅度预计均可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实现年初预期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6%,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8‰,控制在6.5‰以内;

  有3项指标完成情况不够理想,包括: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3.5%,未达到年初36%的预期目标。主要原因:我市工业基础扎实,2010年继续恢复性增长,二产增加值增速达16.9%,较服务业增速高6.7个百分点,导致服务业比重难以实现较快提高。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占GDP比重为1.35%,未完成年初1.8%的预期目标。主要原因:我市属统计范围内的科技投入支出较少,且我市全社会科研投入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水平为3.1%,略超出控制在3%以内的预期目标。主要原因:伴随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国内农产品等价格普遍提高,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我市物价水平也随之上涨,但低于全国平均涨幅。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和企业扶持力度,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势头。一是经济总量稳步扩张。初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651.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3%,增速在珠三角排名前列。二是内外需求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9.63亿元,增长16.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7.13亿元,增长20.1%。外贸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市进出口总值516.55亿美元,增长34.7%;实际利用外资19.67亿美元。三是大项目招商实现新突破。一汽-大众、旭瑞光电、富士通数据中心等一批大型项目落户,全市引入总投资新批或净增资超千万美元以上项目60多个,引入或增资世界500强项目7个。四是发展效益明显提升。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05.96亿元,增长20.13%。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1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2.6%。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7245元、12200元。

  (二)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

  2010年,我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取得实效。一是制造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4782亿元。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全市备案技改项目208个,投资总额83.5亿元。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引进和投产了世纪互联云计算南中国总部基地、彩虹OLED一期、中兴(佛山)智慧城和爱康太阳能等项目,被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广东金融高新区建设进展顺利,已引进41个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120亿元。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我市获评“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第七届佛山“物洽会”成功举办。创意设计、会展、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商贸、旅游等生活性服务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现代农业发展较快。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60%的耕地和鱼塘已完成标准化改造。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提高,建成和在建现代农业园区26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四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0年,我市有14家企业入选广东省自主创新100强企业。院市合作项目300多项,已建成7个专业中心、8个创新平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与广州、深圳一起成为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新增驰名商标12件、著名商标72件。

  (三)现代化城市建设明显加快

  2010年,我市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城市建设步伐提速、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取得较大突破,广佛轨道首通段、广珠城际通车,广珠西线高速二期、广肇二期、江肇高速等6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海怡大桥和桂丹二期、佛陈路快速化改造、龙高快速化等一大批市域路桥项目在亚运前建成通车。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和公交TC改革大力推进。北港区扩建、乐从杂货码头一期工程完工,顺德水道和东平水道整治基本完成。110千伏平西变电站成为全省首座投产的绿色变电站,500千伏狮五线、220千伏洲边输变电、恒益电厂接入系统等重点工程按期投产。二是“三旧”改造稳步开展。新增改造项目536个,启动项目面积5.18万亩,提前完成“532工程”开局之年5万亩启动任务。建设用地置换工作全面展开,已实施和正实施建设用地置换约4700亩。三是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提升。数字城管建设工作迈出新步伐,市和各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试运行基本完成城管领域“八乱”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四)区域合作不断深入

  2010年,我市深入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广佛同城化建设不断深入,广佛肇经济圈进展顺利。一是广佛同城化建设深入推进。继续完善市长联席会议工作协调机制,协商解决多个重点项目问题。2010年度共确定了69项重点合作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二是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积极推进。《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完成,37项首批重点合作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良好,三市实现年票互认。三是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进展顺利。顺利迎接国家和省对我市2009年度贯彻落实情况考核评估,获优秀等次。出台我市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工。四是佛港澳合作进一步深化。与香港在现代金融、物流、科技等方面开展广泛对接与合作。佛山澳门CEPA合作交流会在澳门成功举行,现场签订12个合作项目,涵盖科技、贸易、金融等多个领域。

  (五)统筹城乡发展向纵深推进

  2010年,我市先后出台《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配套政策文件,掀起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热潮。一是统筹城乡步伐加快。宅基地换房工作有力推进,全市26个试点村居中,首批5个试点的首期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有76.8万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和“大社保”,占适合参保人数的80%。金融服务“三农”不断深化,全市政策性水稻保险参保覆盖率达100%、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率达84.25%,三水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共放贷323笔、总额4391万元。二是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市28个试点村居已完成18个。2951个村民小组(经济社)完成“两确权”工作,占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2/3。“股权固化到户”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三水区率先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基本完成。

  (六)生态环保工作取得实效

  2010年,我市积极落实迎亚运环境升级计划,着力推进“环境再造”,建设宜居佛山。一是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共关停、转移高耗能、高污染建陶企业220家。电力、玻璃、陶瓷等重点企业基本建有脱硫工程,工业锅炉治理基本完成。二是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我市被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完成污水管网铺设368.9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6.5万吨/日,河涌总体水质有所改善,汾江河“630”工程顺利完成。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和工业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点企业监管制度全面实施。全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59%,垃圾分类处理已开展试点。三是绿化建设大力开展。“三年促变,绿地佛山”建设全面完成,全市区域(省立)绿道全线贯通。营造主题林102个,完成造林面积3.41万亩。

  (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2010年,我市继续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发展动力,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领域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区大部门制改革全面完成,33个镇街全面推开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事权下放和行政服务向村居延伸工作加快开展。“两横两纵”行政审批制度的流程改革继续推进,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二是财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绩效管理改革、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推行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继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稳步开展。三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果丰硕。金融发展三项计划推进顺利,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家,达到8家,累计贷款超过30.53亿元;新增上市企业5家,达到27家;成立村镇银行2家,注册资本均为2亿元。2010佛山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推介洽谈会成功举办,现场签约项目83个,涉及投资额423.31亿元。

  (八)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010年,我市以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社会事业取得不断进步。全市财政民生方面支出213.4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9.3%。一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就业104302人,转移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241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6%。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全市在岗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96.9%,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95.7%。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78.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16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1277元提高到1420元。农民工积分入户有力推进,已办理10670名农民工入户。开工建设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1893套,完成保障性住房房源筹集1664套,改造农村危房196户。三是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发展。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4间。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进一步扩大,统筹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由6万元上调到10万元四是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我市成为全省首个所有区全部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评估的地级市。佛山科技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立项单位。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智能教育”工程启动。五是保供稳价工作有序开展。粮食储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保粮技术应用广泛。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加大,收费管理进一步规范,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上涨与低收入居民临时生活补助联动机制适时启动。六是对口援建和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对口援建四川汶川水磨镇工程项目整体移交。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启动。对口扶贫、扶贫开发“双到”以及高明革命老区建设资金达1.55亿元。

  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发展方式仍然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水平有待提升,土地、资源和人才等要素制约突出,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平的更高期待尚未满足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2011年乃至“十二五”时期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预期目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全球产业链正重新调整布局,为我市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在局部优势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尚未牢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国际和区域竞争态势加剧,全球性挑战压力增大。

  从国内环境看,一方面,国内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大局稳定,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另一方面,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依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牢固,物价调控压力骤增,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民生问题依然突出。

  从我市发展看,一方面,抗击金融危机的成果获得进一步巩固,经济总体形势继续向好;“十二五”规划也为下一步发展布好局、谋好篇,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事业都将进入发展新时期。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综合考虑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市发展客观形势和现实需求,建议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进出口总值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

  ——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完成省下达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均完成省下达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水平控制在4%左右。

  个别指标简要说明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2%,与2010年(12%)保持一致。主要考虑:一是适度高于全省目标(9%)、在珠三角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利于我市继续保持在全省领先优势。二是适度高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年均增速目标,有利于为未来五年发展开好局。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6%,与2010年(16%)保持一致。主要考虑: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在较长一段时期要保持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珠三角水平,仍必须要有较高的投资增长作保证。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8%,与2010年(18%)保持一致。主要考虑:一是随着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11年的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二是从2010年年初开始,扩内需等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已经显现,定为18%较为合理

  4.进出口总值预期增长10%,与2010年目标(5%)相比,高5个百分点。主要考虑:我市2010年的进出口是恢复性增长,回升向好基础并不稳固,国际形势也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考虑到金融危机前我市该项指标多设为12%左右,设定2011年10%的增速,既充分考虑危机余波效应,也考虑了2010年基数较高等因素。

  三、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的攻坚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各项工作主动权,继续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三着力一推进”为路径,建设民富市强幸福佛山。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信息化提升三次产业,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构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继续实施企业扶持措施,从政策、资金、资源和服务等方面助推传统企业改造升级。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和品牌战略,不断提高传统优势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产品销售的智能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国际知名度。引进先进适用的智能精密制造设备和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加快传统制造企业机械装备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综合效益好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在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行业取得新突破。继续推进一汽-大众项目,加强汽配招商引资,推进韩国浦项镀锌钢板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不断优化产业集群三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机遇,进一步明确LED等新兴产业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促成LED核心项目顺利投产并扩大投资,尽快发挥新兴产业聚集效应和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发展以云计算和数据处理中心为平台的新业态。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更大规模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具备较强辐射力的金融资本集聚地。积极推动和发展新型电子商务批发业和加大物联网技术在流通业的应用,促进“两化融合”提前实现。推进地铁、轻轨沿线的商业网点建设,发展新型的切合实际的商业业态。五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资源的规划利用,科学编制市级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项目。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社会资本多种形式以进入设施农业领域。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涉农龙头企业转制上市融资。六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通过实施院市合作重大项目,攻克一批制约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利用“科技特派员”等引才渠道,引进佛山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二)坚持内外需并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稳定外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带动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一是建设重大项目带动投资增长。积极跟进中央、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做好重点项目的储备、立项工作,积极谋划一批影响深远、带动性强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计划。通过建立招商引资平台和进行产业专项招商,在提高外资质量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二是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继续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工程,激活本地农村市场。实施“广货北上”等有效措施,扩大外销市场,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三是借助国际需求复苏扩大出口。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媒体宣传推广佛山自主品牌企业,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战略性新兴产品的竞争力。四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落实各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加强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中小企业服务力度,切实解除其土地、资金等发展约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自主品牌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城乡建设,全面提升城乡面貌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推动环境再造,打造花园城市。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继续积极推进贵广、南广等过境铁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我市重点路桥工程建设。加快启动广佛地铁南延线建设,完善地铁沿线的路政设施。加强对东平新城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功能分区的研究,加快推进东平新城建设。加大旧城镇、旧村居、旧厂房的改造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组织开展信息化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先进信息网络。持续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镇公共交通网络,促进供水供电、燃气、信息通讯、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三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监管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城乡生态建设,积极营造主题林和扩大造林面积。进一步完善区域绿道的配套建设,初步形成多层次的绿道主网络。

  (四)加强区域协调,打造区域合作新平台

  积极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区域合作,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是推进广佛同城化及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继续抓好广佛同城化发展各项工作,研究提出新一批关乎民生的重点项目,加强在产业发展、交通路网、环境治理、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推动通讯同城、金融同城实现突破。继续落实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各项工作,跟踪《广佛肇经济圈重点工作计划》进展情况,筹备召开广佛肇经济圈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谋划一批新的合作项目。二是加强与其他邻近城市的合作。发挥佛山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强与珠中江、深莞惠等城市合作。借助过境铁路建设有利时机,加强与西南、中南等省份城市在能源、原材料方面的交流合作。三是深入推进“落实CEPA示范城市”。继续向商务部和省政府争取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发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积极效应。充分发挥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建立的联系机制,加快推进合作项目建设进度。巩固台湾经贸合作交流活动的成果,推动两地产业对接。继续健全与东盟合作的政策机制,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平台。

  (五)推进改革创新,增添发展内在动力

  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传统,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结研究各区实行大部门制、推进简政强镇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行政运行体系。合理划分市、区、镇(街)三级财权,优化事权财权配置。二是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研究整合市、区国有资源,打造新形势下的投融资平台。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宅基地换房试点工作,推动“旧村居”向“新社区”转变。继续推进“培育、整合、改造、规范”四种类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南海区和禅城区的经验,扩大“股权固化到户”改革试点。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等工作,推进金融有效服务“三农”。

  (六)注重改善民生,做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化解社会矛盾,着力构建“和谐佛山”。一是继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市、区、镇(街)、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及信息网络,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乡就业难人员的就业服务。建立区域内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广佛两地双向就业逐步实现同城化。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指导各区开展新农保工作,实现全市适龄农村居民参保的全覆盖。将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疾病种类纳入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项目中,不断提高居民医保待遇。继续建设廉租住房和开展公共租赁房的建设,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三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四是保持价格稳定和粮食安全。着力解决民生关注的热点价格问题,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大价格监管力度,落实价格调控政策。做好储备粮管理,推进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五是扎实推进援建和扶贫工作。积极跟进2011佛山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建设规划项目的各项工作。加大财政帮扶资金投入,扶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采用多种形式和有效措施,加快帮扶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