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 佛山市政府网 > 工作机构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专题专栏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 政策文件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

来源: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发布时间:2017-05-23 18:47 字号: 分享至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收藏本页面链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建设成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行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实践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全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拟进一步推进第一、二批示范区(项目)建设,开展第三批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现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2015年修订)》、《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申报方案》等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组织本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联 系 人: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监督管理处  朱渤  朱春雷

  联系电话:010-59881727  59881734

  传    真:010-59881776

  电子邮箱:ggsjgc@126.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友谊宾馆迎宾楼文化部公共文化司(100876)

  特此通知。

  附件:1.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2015年修订)

  2. 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

  3. 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申报方案

  4.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申报书

  5.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申报书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文化部代章)

2015年4月28日

   

  附件1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

(2015年修订)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文化部、财政部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进行了修订,着力推进第一、二批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并启动第三批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署,充分发挥示范区城市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在示范区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把示范区建设成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行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实践区,为全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二、目标任务

  推动第一批示范区和第二、三批创建示范区有效落实中央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创建标准规定的各项任务,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的典型经验,推动全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三、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示范区及创建示范区城市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落实政府主体责任,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协同推进示范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按照中央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既有长远发展目标又有近期实施方案,既有整体规划又有重点攻关,集中力量解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

  改革创新、示范引领。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按“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多方兴办”的方式,实行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统筹推进不同批次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促进联动和交流,实现共建共享。

  四、主要做法

  (一)按照创建标准要求,培育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地区和项目,推动解决制约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及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二)依托示范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把第一批示范区建设与第二、三批示范区创建工作有机衔接,统一工作标准,强化督查指导,提供具有普遍示范价值的做法和经验。

  (三)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工作相结合,把制度设计研究作为创建示范区验收的前置条件,鼓励示范区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展制度设计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和工作方案,形成长效机制,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四)充分发挥示范区(项目)引领带动作用,促进示范区(项目)之间的联动和交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通过互看互学互评、召开经验交流会和工作研讨会、加强宣传报道、形成政策文件等方式予以推广。

  五、重点内容

  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重点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探索典型经验,引领科学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立足本地实际,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强统筹。发挥基层党委政府作用,建立统一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统筹实施各类重大文化项目,实现共建共享。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二)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健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成场馆服务设施、流动服务设施和数字服务设施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达到本省先进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

  (三)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制定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实施标准,明确本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以及应具备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条件和政府保障责任。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落实机制,适时调整提高具体指标,以县为单位落实,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区域均衡、人群均等。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根据本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明确贫困地区服务和资源缺口,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集中实施文化扶贫项目。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保障基本文化权益。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文化机构、社区和用工企业为实施主体,满足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

  (五)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水平。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途径和方式。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和具体购买目录,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本地财政预算。制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促进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提高管理、运行和服务效率。建立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将文化类社会组织纳入本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承接主体,引导文化类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结合本地实施的“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本地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灵活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手段,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

  (七)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研究制定本地公众满意度指标,完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制定本地县乡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地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收入分配与负责人奖惩的重要依据。

  六、工作机制

  (一)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示范区(项目)创建和后续建设工作。主要职责是:

  1. 制定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和创建标准;

  2. 确定示范区(项目)创建资格名单;

  3. 指导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创建和后续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4. 对示范区(项目)创建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决定有关奖惩。

  (二)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负责示范区(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1. 汇总各地申报材料,组织专家对各创建示范区(项目)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创建示范区(项目)建议名单;

  2. 受领导小组委托,指导和督促各地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组织创建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验收以及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复查工作;

  3. 组织开展示范区(项目)创建相关培训工作;

  4. 推动各地区之间、各示范区(项目)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研究总结、宣传推广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经验。

  (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

  1.负责审订创建示范区(项目)评审、验收标准和课题研究体系;

  2.受领导小组的委托,参与评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创建示范区(项目),提出意见;

  3.对各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提供咨询和指导;

  4.协助推进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参与创建示范区(项目)督查和验收,以及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和复查工作。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财政厅(局)

  1. 负责组织开展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2. 负责组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创建示范区(项目)的初审,主要包括资格审定、实地考察、制度设计方案审核、推荐等环节;指导本地示范区城市制定示范区后续建设方案和规划;

  3. 确定推荐名单和排序,并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向文化部、财政部统一申报;

  4. 对本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进行指导、监管;

  5.组织本地示范区(项目)之间的工作交流,总结推广本地示范区(项目)创建的典型做法和经验。

  七、激励措施

  (一)通过验收的创建城市和单位,分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授牌。

  (二)中央财政对通过验收的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和单位给予补助和奖励。

  (三)对在中期督查和复查中表现优秀的示范区予以表扬;按年度对创建及后续建设成绩突出的示范区(项目)予以表扬。

  八、工作要求

  2015年,文化部、财政部将制订《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标准》,组织对第二批创建示范区(项目)进行验收。2016年,组织对第三批创建示范区(项目)进行中期督查,同时对第一、二批示范区建设进行督查。2017年,组织对第三批创建示范区(项目)进行验收,并按照《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对第一、二批示范区进行复查。具体要求如下:

  (一)要建立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机制完善、运行高效的示范区建设长效工作机制,把示范区建设纳入政府日常工作

  (二)第一批示范区要按照中央最新要求,修订本地示范区建设规划,完善工作方案,经省文化、财政厅(局)审核后,于2015年6月30日前报送国家创建办公室(电子版发送邮箱);第二批创建示范区在验收后制订后续建设规划,经省文化、财政厅(局)审核后,于2016年3月31日前报送国家创建办公室(电子版发送邮箱);

  (三)要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过程管理规定》要求,做好过程管理工作;

  (四)要结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试点工作,持续开展制度设计研究,推进制度创新,形成具有普遍示范价值的经验。同时,加强与其他示范区城市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借鉴经验。

   

  附件2

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

示范区创建标准

东 部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加强改革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率先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1.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网络健全,符合国家相关建设标准,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先进水平。实现市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非遗展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建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有文化广场)。

  2. 公共图书馆建设。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人均占有藏书1册以上;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1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6册以上;人均到馆0.5次以上。

  3. 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建设。市、县两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

  4.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乡镇(街道)建有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管理服务等达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和文化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求。

  5. 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建设。80%的村(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建有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米,配套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6. 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定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地域特色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要高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水平,以县为基本单位推进落实标准,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7.提升农村和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根据本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明确城乡基层和贫困地区服务和资源缺口,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集中实施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8. 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有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文化机构、社区和用工企业为实施主体,满足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

  9.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制定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规范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开展馆际合作,推进本地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开展文化服务“一卡通”、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服务,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10.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有向社会免费开放的项目,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11.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各配备1台以上流动服务车。图书馆每年下基层的流动服务次数不低于5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以上,流动展览10场以上。市、县图书馆以总分馆等多种形式形成服务体系,实现通借通还。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

  12. 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5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

  三、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

  13.结合本地实施的“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

  14. 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3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市级文化馆建设2个、博物馆建设1个以上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市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不低于30TB,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不低于4TB。

  15. 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配备数字文化设施,具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固定上网终端、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方式使用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服务产品,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的数字服务资源。

  16.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

  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

  17. 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制定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和目录,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本地财政预算,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制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

  18.发展文化志愿服务。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和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创新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探索具有地方或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19.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出台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

  20. 培育和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实施群众文化团队扶持项目,形成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运行长效机制,建立群众文化活动交流平台。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建设

  21.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强统筹、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发挥本地基层党委政府作用,建立统一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强各类重大文化项目的统筹实施,实现共建共享,提升综合效益。

  22.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本地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23.以效能为导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作为考核评价本地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收入分配与负责人奖惩的重要依据。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实行监督和评估。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探索引进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

  六、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24. 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测算、落实当地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必需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公共财政文化事业费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提高。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人均文化事业费(按常住人口计算)处于本省领先水平。

  25.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3名以上,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行政村和社区至少配置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

  26. 市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70%,县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80%。

  27. 加强业余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每个社区、村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3支。

  28.把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当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学体系。县级公益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县、乡、村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网络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0课时。

  七、其他方面

  29. 创新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服务方式和手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典型示范价值。

  30.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示范价值的制度成果,并通过验收。

  31. 涉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等部门的工作内容,按照部门要求达到相应标准。

  32. 涉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教育等部门的工作内容,达到中央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