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 佛山市政府网 > 工作机构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专题专栏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 工作简报

第83期:三水区白坭镇“文化+祠堂”模式推动基层善治

来源: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发布时间:2018-06-12 19:46 字号: 分享至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收藏本页面链接

  三水区白坭镇创新探索“文化+祠堂”发展模式,深挖乡贤文化,赋予祠堂新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探索一条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党建、美丽乡村、基层治理相结合的路径。

  一、凝聚乡贤力量,团结村民,同为家乡作贡献

  白坭的陈氏大宗祠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经历了500年风雨的洗礼。以前,陈氏大宗祠曾是白坭中心小学所在地,2004年学校搬走后,大宗祠渐入颓废之势。2012年,白坭镇以三水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开启基层社会治理新探索,将祠堂作为善治的有力抓手。以此为契机,陈氏族人决定重修宗祠。2013年农历十月初八,重修后的陈氏大宗祠重光。现在的陈氏大宗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建筑风格特点,而宗祠内是白坭市民基层治理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否是陈氏族人,如今随时都能进入陈氏大宗祠享受服务,陈氏大宗祠已成为外来人口融入社区的重要平台、新老白坭人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心。

  无独有偶,离大宗祠不远处的中社村,2017年,中社村借助三水区民生微实事和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等项目资金扶持,启动中社公祠重修和村容村貌升级。2018年年初,中社村乡村治理模式受到中宣部的关注,受邀参与“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季《乡村振兴战略大家谈》节目录制,分享乡村治理经验。

  陈氏大宗祠和中社公祠旧貌换新颜,得益于乡贤的大力支持。陈氏大宗祠重修时整合乡贤力量,集资600多万元,又获得了广东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00多万元。中社村乡贤也纷纷解囊,集资400余万元,村支书和村长轮流监工,老党员捐出收藏多年的青石板,村民腾出祖屋用作活动场所。

  中社村原有邓、何、林、李四大姓氏共400多人,中社公祠原为邓氏宗祠。中社村在祠堂重修时,将邓氏宗祠改造为中社公祠,书写了“四姓共用一祠”的佳话。“以前很多人想支持家乡建设,但是没有平台也没有抓手。”中社村村民小组长何文胜说,以祠堂为纽带,中社村四姓村民打破宗族界限,齐心协力,和谐共处。

  白坭镇通过创新探索“文化+祠堂”的模式,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助力美丽文明村居和文创古镇建设。通过乡贤带头,凝聚乡情,推动祠堂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有了新发展,对乡村治理很有效。

  二、“文化+祠堂”构筑文化空间新格局

  重修后的陈氏大宗祠是传承岭南文化和良好家风的载体,宗祠是在原建筑结构上恢复原貌的,壁画、砖雕、灰塑美轮美奂,再现了二十四孝图、八仙过海等故事。不仅如此,陈氏大宗祠还恢复了重阳敬老等传统习俗,每逢春节、清明、重阳等重大节日,陈氏后人都会来此寻根问祖。宗祠里悬挂的陈氏族谱世系图长达数十米,记载了开村以来二十八代族人的发展脉络。祠堂两壁悬挂了陈氏祖训,告诫后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倡导节俭等优良品德。

  陈氏大宗祠门口悬挂由佛山市文广新局颁发的“佛山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铭牌,在祠堂内部,处处贴有《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宣传标语。

  以前,陈氏大宗祠作为小学,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文化气息。现在,重修后的陈氏大宗祠面积大,场室多,成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好场所。宗祠内设有卡拉OK室等功能室,免费向村民和外地人开放。图书借阅室有2500册藏书,由镇里统一配送,并配有电脑等设施。同时,依托祠堂成立了萃庆堂协会,内设书画、醒狮、龙舟、舞蹈、象棋、乒乓球等10多个文体协会。每逢重大节庆,各协会都会开展活动,前不久还邀请了国家级象棋大师与民间象棋高手进行一对十二的厮杀,让村民大开眼界。

  陈氏大宗祠所在的富景社区是白坭外来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每年寒暑假,有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在这里。社区依托堂协会开设电脑、跳舞、书法等培训班,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提供培训,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也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而中社村,则结合白坭镇打造文创古镇、和谐文明村居、五好村居等工作任务,积极弘扬传统孝德文化,开展孝德实践活动。自去年12月重光以来,中社村已先后举办了慈善敬老宴、乒乓球赛、白坭徒步、婚宴等多场活动。村民们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村民们拉进关系的重要桥梁。

  中社公祠重光后,龙舟、舞蹈等协会纷纷进驻,每逢节庆都会举办活动。尤其是端午龙舟节,像春节一样热闹。广场上每天都有人跳广场舞,还曾参加镇、区里的比赛。“红色驿站”旁的一栋老屋里,陈列了5条龙舟,将成为中社村的文化遗产展示场所。

  陈氏大宗祠和中社公祠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供给,这是政府扶持指导与群众自发意愿相结合产生的化学效应,效果显著。

  三、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搭建基层治理新平台

  白坭镇纪委把陈氏大宗祠作为廉洁文化示范点,在广场周边设置宣传栏、“八德”文化长廊,在石桌上、棋盘石上刻下格言警句,并将青云巷旁的偏厅作为党员廉政教育活动室,设廉政书法展览橱窗、装饰浮雕,设清风讲坛。同时,引导书法协会不定期举办廉政书法作品比赛,引导曲艺协会演唱“廉洁佛山?粤曲好声音”系列廉政粤曲。

  在中社村的思荔邓公祠,被改造为中社村“红色驿站”,配置了播放设备,既是党员联系群众的新阵地,也是村民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空间。

  近年来,白坭镇着力探索“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的乡村治理模式,纪委在宗祠建设廉政教育基地,组织部门设立基层党建平台,其他部门纷纷开展活动,将宗祠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的平台。

  现在,陈氏大宗祠和中社村均建立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家乡建设委员会和乡贤慈善会“四会联动”制度,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基层治理体系,着力破解农村治理能力不足、民主协商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发展资金不足等实际问题,为推动基层治理和谐善治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