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 佛山市政府网 > 工作机构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专题专栏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 工作简报

第74期:高明区:引入社会资源办文化 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来源: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发布时间:2018-04-24 17:09 字号: 分享至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收藏本页面链接

  自2015年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高明区对照工作标准,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创建工作制度,完善公共服务网络,引入社会资源办文化,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顺利通过2017年国家文化部中期督查。为总结创建经验教训,全力冲刺今年年中的终审验收。

  2015年来,高明区以创建为契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先后出台了创建工作方案、过程管理制度、公共文化协调机制等10余项工作制度,通过“村村响”广播、张贴海报、向活动植入创建元素等方式开展创建宣传78000余次,在强化阵地建设、发动社会力量办文化、城产人文融合共进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三年来,高明区加大财政投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分布推进,在清泰村、阮埇村、豸岗村等村居建成一批综合文化室,将荷城街道、对川村、合水社区打造为佛山市“十分钟文化圈”示范镇街、示范村居。此外,高明区还以建设文化服务综合体的方式,在文化中心开放智能图书馆、妇联益家课堂、志愿服务基地等,丰富了工人、青少年、妇女儿童文化阵地;以政企联合建馆、区镇联合建馆等方式,在银海购书中心、杨和镇、明城镇等建成多家智能图书馆,为推动城乡文化均等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目前,高明区共有镇级以上图书馆8家(含自助图书馆5家,分别是银海馆、文化中心馆、文昌路馆、明城馆、杨和馆),文化馆1家,博物馆(纪念馆)5家,省特级镇文化站3家、省一级文化站1家,综合文化室72个(全部开放WIFI),农家书屋108个(完成数字化提升改造);区级文化场馆全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室内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500 平方米,远超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水平。

  二是互动式文化服务受热捧。将公共文化服务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推行“一会一品”“一村一品”“一镇一特”文化服务工作机制,打造了如网络歌唱大赛(更合镇)、谭平山文化节(明城镇)、千人瑜伽(荷城街道)、皂幕山飞行节(杨和镇),以及美丽乡村文化行、书香高明、粤韵高明小剧场、文化艺术进企业等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深入村居、企业、学校和特殊群体等基层一线的文艺活动品牌。其中,“元”计划公益培训获广东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此外,高明区还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通过畅通线上、线下信息沟通渠道,深入了解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依托枢纽型文化组织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统筹、众筹各类文化资源,以“群众下单、政府做菜”的方式,开展针对性强、群众喜爱的公共文化服务,将传统政府单方供给的服务模式变为“以供定需、供需互动”的互动式公共文化服务,较好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该服务模式于2017年2月被国家文化部官方网站专文推广。据统计,全区年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500场,年均惠及群众约20万人次。

  三是数字文化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推进智能图书馆建设,通过集自助办证、图书借阅、图书归还功能于一体的无人自助借阅设备,实现图书“借、阅、还”全自助。大力推进基层数字文化提升工程,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WIFI全覆盖。并借助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新媒体发布活动信息,举办文艺研讨会、读书交流、文艺汇演、迎春主题活动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打破文化交流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将农村、学校、工业园区连成文化共享体。此外,高明区文化部门还积极参与佛山文化e网通、联合图书馆、智能文化家+等市级统筹的数字文化平台建设,推动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据统计,高明区现有智能图书馆5家,电子阅览室均建立数字资源共享服务点,可访问数字资源7TB(高于4TB的创建工作标准),电子文献约20万册,建成7个公共文化空中大课堂授课点,各级文化从业人员网络培训学时达50学时。

  分送: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厅,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办(综合调研科、信息科),市府办(研究室),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抄送:各区文化体育(文体旅游)局、各直属单位。

  四是社会力量参与热情高涨。近年来,区内各企业和民间组织自主举办广佛肇“千人舞会”、油菜花节、山稔文化节、塘肚行神、Local Power高明音乐节、鹭湖音乐节、谭咏麟演唱会、康天庥巡回演唱会等大型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了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世纪钱币博物馆、960相机博览馆、明苑美术馆、集雅轩艺术馆、上善濑粉工艺传承馆等一批民办公共文化场馆发展壮大,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生力军。市民广场、公园正逐渐成为各类艺术培训机构竞相展演的平台,时常可欣赏古筝、舞蹈等公益演出。西江月少儿合唱团、西江月女子合唱团、西江月少儿舞蹈团等大型群众艺术团队相继成立,并定期开展公益惠民演出;各村居均组建了3支以上文体队伍,并在春节、元宵、清明、国庆等节假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自我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区内文化志愿队伍已增至800人,并建立了常态化联点服务工作机制,每年共约5000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文化志愿服务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