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188博金宝,188博金宝网页 > 佛山市政府网 > 工作机构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专题专栏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 创新亮点

“我们的节日”——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

来源: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发布时间:2018-07-25 19:42 字号: 分享至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收藏本页面链接

  一、背景

  佛山秋色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源于中国明代,每逢秋季农业丰收之时,当地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展现各自运用匠心巧手制作的工艺品,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佛山为中国的“四大名镇”和“四聚”之一,自古以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而闻名,佛山秋色亦是佛山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秋色活动具有严格的形式和内容,包括表演艺术和手工艺术两大类,分成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灯色、景色共七色之多。内容有起马、开路队、大灯笼、唢呐队、马色、头牌幡旗、罗伞、耍龙灯、灯色、合面、担头、车心、陆地行行舟、十番、锣鼓柜、扮演戏剧、大头佛、踩高跷、狮子队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秋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如现代花车队和现代歌舞表演等。

  佛山秋色在1982年恢复,2008年被确定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10年起,佛山每年金秋季节都举办大型秋色巡游活动,初始定位为“秋色仪式+群众文化展示”,现已逐渐发展成为全民狂欢的品牌文化活动。2015年佛山市开启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佛山秋色开始了新的改革和探索。

  二、做法

  (一)坚守继承、创新发展,不断擦亮活动品牌

  佛山秋色民俗活动始终跟随时代的步伐,融入时代元素,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既坚持传统,把祖庙秋祭、乡饮酒礼、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曲艺表演等内容纳入其中,展现佛山的多元文化风貌,又不断创新,借助新技术,利用LED屏幕特效、声光电等让现场市民惊艳。同时还增加新的主题,从2015年开始,逐年加入中国四大名镇、粤桂黔高铁经济带、非遗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题元素,邀请外来团队,如广东省其他地市、佛山市对口援建帮扶城市、历史上的四大名镇、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国外友好城市的文艺团体,壮大佛山秋色参演团队阵容,带来别具特色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表演,2017年增设秋色大舞台项目,将秋色巡游中的40个项目编排成4台舞台演出送往南海、顺德、高明、三水,让佛山各区市民在家门口共享佛山秋色这一文化盛事。秋色不断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求平衡,注重增加想象力和新鲜感,让秋色从“七年之痒”到“相看两不厌”。

  (二)社会参与、全民互动,不断增强品牌亲和力

  民众自发组织和广泛参与是佛山秋色的主要特点和精髓,佛山秋色注重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和与群众的互动。

  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佛山市中小学、艺术院校、企业、民间文化组织等在节目排练、花车制作、服务提供等方面为秋色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撑。秋色也为这些社会主体提供了展示和宣传的平台,佛山秋色中有企业赞助的反映佛山地方文化又体现企业发展理念的花车,人们也会因为某个精彩的节目,为该节目的选送单位送上热烈的鼓掌和欢呼。

  在与群众互动方面,佛山秋色不断创新形式。增强体验感。除了每年例行的秋色巡游,秋色民俗活动的内容逐年丰富,使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如举办非遗周开幕式演出、佛山祖庙秋祭、佛山乡饮酒礼、佛山秋色赛会、全省非遗项目活态展示、地图寻宝、非遗专题研讨会、非遗周闭幕式演出等活动。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未成年中对佛山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佛山秋色的互动性,创新开展“小手拉大手 大城小工匠”佛山秋色赛会活动,开展“非遗大师手把手——工艺传承制作课程”、“非遗工艺进校园——师生传承制作课程”两项课程,小学生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习仿生、纸扑、佛山木版年画、彩灯、剪纸、狮头、粤绣、南海竹编等传统技艺,由传承人和老师推荐优秀参赛作品,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遴选优秀作品参加秋色巡游活动。佛山秋色逐渐成为全民参与的集观赏、旅游、学习、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

  (三)抓住时机、借力升级,提升品牌活动价值

  截止到2017年,秋色巡游已举办8年,最初是“秋色仪式+群众文化展示”的定位,久而久之,市民开始“审美疲劳”,组织者也感觉“江郎才尽”。从2015年起,秋色活动开始调整,利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展、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广东省非遗周等全省大型文化活动,从合适的角度切入,利用多年活动开展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成为这些大型活动的主要舞台,使得举办多年的佛山秋色升格为广东省重要民俗活动。从最初“秋色仪式+群众文化”的定位,到全省非遗项目展示舞台、佛山国际城际交流平台、文化传承服务城市升值抓手的品牌打造计划,佛山秋色不失时机,紧跟时代,不断为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注入想象力和新鲜感,从文化层面来说,“佛山秋色”已晋级为“广东特色”。

  三、成效

  (一)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品牌运作模式逐渐形成

  近年来秋色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活动水平和品牌价值也不断得到提升。2014年,佛山秋色巡游队伍由28个参演单位、38个表演项目、6辆彩车和1辆表演彩车组成,演出人员1000多人;2015年实现了30个城市51个项目大汇演大汇演,参与市民约58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的群众和外来游客;2016年广东(佛山)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集合了来自佛山本土、省内21个地级市、佛山对口援建城市、粤桂黔高铁带沿线城市、四大名镇等超过100个非遗项目展示和演出,观众达63万人次;2017年整个巡游路线全程3.5公里,共40个项目,两晚巡游共吸引56万市民游客围观。一种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全民参与的品牌活动开展模式逐步形成。

  (二)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文化悦民力度不断加强

  佛山秋色在一系列手段和形式创新之下,民众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参与程度不断深入,互动性越来越强。非遗“地图寻宝”活动从省内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中遴选了50个项目在祖庙及岭南天地片区进行展示,让市民、游客与非遗文化零距离接触。“小手拉大手 大城小工匠”活动吸引了佛山秋色何信传习所、佛山市禅城区佛山木版年画保护协会、佛山市博艺彩灯工艺有限公司以及全市多个小学的参与和互动,活动投票环节,点击量77万、投票量6万人次。社会各界对活动开展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活动获“广东省内优秀青少年教育十佳项目”称号,并受邀于广东省博物馆向全省的文博、教育机构进行了分享。

  2016秋色巡游彩车《共创辉煌》

  “小手拉大手 大城小工匠”2017佛山秋色赛会系列活动中开设“非遗大师手把手——工艺传承制作课程”

  (三)社会关注度逐年提高,佛山城市影响力不断加强

  佛山秋色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的集中展现,吸引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参与观众人数和媒体报道量逐年增加。很多省内观众从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地慕名而来,还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观众。媒体也纷纷把镜头对准佛山,报道这一文化盛事。以2017年为例,中国文化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省级近60家重点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广泛报导,全网涉“佛山、秋色”信息1768条,36.1万人通过《佛山韵律 秋醉岭南2017佛山秋色巡游》公共频道收看,有81.2万市民通过腾讯等网络平台进行观看。纸媒与网络媒体宣传报道相结合、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相结合,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向全国乃至世界递出了佛山的城市文化名片,传播了佛山城市文化形象,大大提升了佛山秋色的知晓度和美誉度。